一个与她年纪相仿的,志趣相投的谢玉。
一个肯为她看家护院,肯为她当垆举炊的谢玉。
真希望燕庄王十七年的小七还是魏昭平三年冬那个小七。
一个干干净净的,懵懵懂懂的小七。
一个清清白白的,完完整整的小七。
但那样的小七,再也没有了。
说着些闲话,已听见蓟城的鸡开始打鸣了,外头响起了脚步声,有人轻轻叩门催道,“君侯,该动身了。”
是了,寅时了,该动身去四方馆了。
提起小包袱,穿上鞋履,她跟在谢玉身后脚步轻快地走着。
庭下如积水空明,水中藻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。(出自宋代苏轼的《记承天寺夜游》,众所周知的“怀民亦未寝”一文)
她问谢玉,“谢玉,魏使可不可信?”
你瞧,她自己就是魏人,如今却要用这话来问一个楚人。
谢玉是被魏人坑过两回的。
一回被破了魏楚联盟,带着楚国几十万大军在燕楚边境吹了一个月的寒风。
第二回因了魏公子的投名状,莫名其妙地就被掀了楚国在蓟城布了多年的细作网。
因而这话问的,谢玉也一时语噎,不知该怎么回答了罢。
他只说是,“暗中混进去,不会被发现。”
谢玉没底儿,小七便也没底儿,一路沿着长街短巷,她拉着谢玉的衣袍亦步亦趋地跟着。
尽管谢玉说了好几次,“小七,不要怕。”
她依旧把他的衣袍拽得紧紧的,一遍遍地确认,“谢玉,我们会出城吗?”
“会。”
“万一你被甩开了怎么办?”
“不会。”
“可你以前也被甩开过,你被甩得远远的,我等了你很久,还以为你死了。”
那人脚步一顿,月色洒满了他的肩头。
他正色说道,“这回我紧紧跟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