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贾诩如今是一位好似下一刻就会挂掉的老者,但是司马懿却在无形之间,感觉到贾诩似乎像一座大山一般像他压来。
甚至当司马懿看到贾诩那一双浑浊的双眼时,他好似从那深沉的浑浊之下,看出了非同一般的神采。
藏得深,不代表没有。
当贾诩来到司马懿身前时,司马懿在贾诩的压迫力之下,不自觉地往后退了一步。
就算是六十岁的晋宣帝遇上七十岁的贾诩,都不一定是他的对手,何况现在还未完全成长起来的司马仲达呢?
只是贾诩并不是有心针对司马懿,所以他在司马懿身前及时站住,并没有继续前进。
站住身形后,贾诩微微抬头看向司马懿,他问司马懿道:
司马懿不知道贾诩为何问他这句明显是废话的话,但面对着贾诩的询问,司马懿还是老实地答道:
司马懿的回答是众人的共识,他无须为糜旸遮掩,况且他若是说糜旸不知兵,那不就是在拐着弯骂曹仁是酒囊饭袋吗?
见司马懿回答了自己的问题,贾诩好似后知后觉一般,他又看向司马懿问道:
贾诩的声音很是苍老,但是当他苍老的传遍大堂的时候,在场的诸位大臣好像脑海中的某个疑团被瞬间拨开。
特别是司马懿。
作为既有智谋又亲眼目睹糜旸将
大军调走的人,他对贾诩的话反应最快感触最深。
是呀!
按照常理糜旸明明知道大魏的大股援军会马上到达,在这个时候他纵算要调兵回援汉中,难道不是应该暗中行事吗?
有着汉水的存在,糜旸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。
敌军大部即将到来,反而将自身兵力不足这一点暴露出来,这是糜旸会做出来的事吗?
之前就连司马懿在平原上,都能想到用马尾绑上树枝的方式,来让别人无法探清他所率大军的真实数量,更何况如今糜旸还有着城池的依托。
之前一众魏臣包括司马懿,只是觉得在曹真围魏救赵的情况下,糜旸抽调大军返回驻防汉中乃是应有之义。
但就是这种逻辑上的应有之义,却让他们忽略了这一点。
大堂中曹魏众臣因为贾诩的一语中的,马上快速的思考起来。
就连曹丕,亦在思考之下明悟了什么。
贾诩方才的话语虽然是在问司马懿,但他实际上是借助问司马懿的方式,在提醒着曹丕。
当贾诩见曹丕的脸上已然浮现思索之色后,贾诩方才转身看向曹丕一拜道:
「武皇帝智勇过人,而用兵重敌,从不敢轻视之。夫兵好进恶退,常然之数。
平地无险,向来艰难,若当深入,当思后路,兵有进退,变化无章。
轻军下武当,至深也;糜贼善用计,至疑也;一军无伴而行,至危也。
三者兵家所忌,而今行之,臣窃为陛下惧之。
贼有城池所依,后路无忧。然我军若有漏失,危难将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