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自东汉以来,哪怕是县侯的封邑,大部分情况下最多也不过一县。
但是在西汉时,县侯的封邑是可以有数万户,连续囊括几县的。
当初刘邦虽然严令异姓大臣不得封王,但是对于侯爵他却没有限制,只要皇帝喜欢,怎么封都行。
侯爵哪怕有食邑再多,都不能参与所属地的治理,所以无法在名义上形成对所属地内臣民的控制。
而原先孙权的南昌侯食邑并不多,刘备给孙权增加数万户食邑,当然是大大的封赏了。
最重要的是,诸葛亮建议刘备给孙权的侯爵封号是九江侯。
九江是原来淮南一地的旧称,但是现在淮南是在曹魏的手中。
所以孙权要想真正得到九江的数万户食邑,只能死磕合肥,将淮南打下来。
这样一来,只要孙权接受刘备对他的封赏,那么他接下来的军事行动,于情于理都是朝着淮南猛攻。
那里可是他的食邑呢。
诸葛亮建议的对孙权的封赏,既能恰到好处,体现刘备的正统性,又能达到令孙权继续攻打合肥的效用,分担一部分曹魏的兵力,可谓是一举两得。
刘备用充满欣赏的目光看向诸葛亮。
孔明依然是那个孔明,只要他有所疑难,问他总是没错。
在场的大臣亦对诸葛亮的建议感到惊叹。
一件本来觉得颇为棘手的事,在诸葛亮的三言两语下,就轻描淡写的化解了。
只是在座的侍中黄权却产生一个疑虑,他开口问诸葛亮:
黄权的这个疑问,让众人顿时反应过来。
是呀,刚才说的都是孙权接受刘备封赏后的好处,但若是孙权不接受刘备的封赏呢?
面对黄权的这个疑问,诸葛亮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言道:
当诸葛亮说出这句话后,在场的众人脸上齐齐露出笑容。
再无半分疑虑。
在场的大臣纷纷对着诸葛亮拜服道:
听着各位大臣对诸葛亮的赞誉,刘备在心里笑道:
能不高见么,他可是卧龙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