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清听见了钦此,第一个反应不是谢主隆恩,而是“噗”的一声,惊讶地问道:“我儿子当官了?”
那传旨太监咳咳两声,提醒道:“徐刺史……”
“哦哦,臣叩谢圣恩。”徐清磕头,把圣旨接了过来,恭恭敬敬的呈放在堂上,这才下来谢谢这传信的太监。
“公公舟车劳顿,不如歇息几日,徐某好尽一尽地主之谊。”
“刺史客气了,咱家一个残破之人,哪里能让劳烦刺史大人?”那公公除了声音阴阳怪气,单看面色还是慈眉善目的,只听见他又说:“徐刺史可是圣眷隆厚啊,皇上在千里之外,也要为徐大人要文章哩……”
想起圣旨中李渊提到的“朕思一教化之书,诸博士皆不得朕心”,徐清心里暗暗心惊,上一次在长安,李渊也是这般不满意大臣们的议词。当时李渊问的是“万物皆遇热而大,独水不同,遇冷而大”,徐清则对以“水得道,君得道,故而殊”之语,结果李渊龙颜大悦。那这一次,是怎么个情况?
徐清是二丈和尚摸不着脑袋。再看这太监,徐清收到褒奖,儿子赐了官身,哪个都好拍马屁,他为什么单单要提起这事情?难道……宁可错杀,不肯放过,徐清摆出恭敬的架势问道:
“这教化之文吗,到底是怎么回事,公公教我?”
那太监眼中精光一冒,点点头,赞叹的看了一下徐清,然后道:
“咱家一概不知,只知道君臣父子,天下的人各有各的位子,守好本分才是正道。”
徐清心领神会,道:“多谢公公教诲。”
那太监面部表情全部消失,冷冷地道:“徐大人少年英才,领悟到了什么,和咱家可没关系。”
这太监的畏畏缩缩,不敢再多说一字,转身而走,留下一些箱子,那是给徐清的赏赐。徐清派下属给太监送过去金银珠宝,竟然一个子儿没要,全部退了回来。
这是怎么回事,太监不要钱了?就算狗不吃肉,猫不吃鱼,那人也不会对财色二物免役啊,这太监不要钱,莫非还是个好色的?徐清这个就想不通了……
只不过,那个教化之文,徐清却有了眉目。太监教徐清的话里,有最关键的四个字——君臣父子。李渊现在最头痛的,恐怕不是突厥,也不是各地按下又起来的割据势力,而是朝中太子和秦王两党的内斗,故而李渊需要一篇教化之文来敲打一下,朝中其他大臣,警告他们该做的做,不管的不管。
徐清甚至猜到了,朝中那些博士,写的文章肯定是什么“周文王和商纣王之间不可不谈的十大秘辛”,“春秋五霸成功经验”之类的,李渊肯定不喜欢啊。李渊想要的,徐清手里正好有,也就是那一本《弟子规》了。
《弟子规》中有语:“兄道友,弟道恭,兄弟睦,孝在中”,便是劝诫兄弟之间要恭敬守礼,相亲相爱的,这才是李渊想要的止痛药。
徐清稍一思考,便决定了就拿《弟子规》交差算了。上次印出来七十本,送出去六十多本,还余下几本,正好送去长安。只是单有这些文章是不够的,最关键的,要一位能够全解此文的人才,替徐清传达意思。
“徐郎,怎么我听说有圣旨来了?”荀雪儿在后院等着,一看见徐清便问。圣旨没说是全家接旨,女眷是不能靠近的。
“好事,好事……”徐清道:“也不知一秋出生的消息什么时候传到了皇上耳边,这不,我这乖儿子,百日不到,就有了官身。”
荀雪儿问:“他能当什么官?还没名字呢……”
徐清笑着说:“一个从九品文林郎,芝麻儿大小的散官,当不得什么,当不得什么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