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读书人这个并不团结,甚至有些相踩相轻的群体,有了和他们利益冲突的敌人,他们顿时能变得异常团结。
尤其是朱允熥这个几乎很少对国家大事指手画脚的储君,在表达出他对于这些文臣的支持之后。
大明朝堂的文臣们,跟打了鸡血一样。
在他们看来,读书也好,做官也罢,都是读书人的特权。
僧人,凭什么享受这些。
在他们心中,佛和僧是截然不同的事。
佛可以育民,更方便管理国家。
而僧,则贪,贪便会残民害民。
不是说所有的僧人都是如此,天下名山大川中不少的得道高僧。
但得道高僧都是清心寡欲,宣扬佛法,毕竟是僧人中的少数。
“皇太孙驾到!”
东宫景仁殿里,王八耻撩开侧殿的帘子,高呼一声。
殿内,数十文臣皆起身相迎。
“臣等,参见皇太孙殿下!”
臣子们的叩拜声中,朱允熥缓缓的从侧殿走入,微微提着袍服的裙摆,走上御阶,在宝座之上落座。
“众卿平身!”朱允熥笑道,“不是朝会,诸位无需大礼!”说着,对王八耻说道,“给诸位看座!”
文臣由中书舍人刘三吾打头,而后是吏部尚书凌汉,户部尚书傅友文,侍郎赵勉,礼部尚书李原名,翰林学士方孝孺,翰林侍讲学士黄子澄,齐泰。
国子监祭酒胡季安,大学士詹同,督察院御史,冯坚,张构,夏长文等数十人。
这些人中大半人身上都挂着东宫的官职,即便是朱允熥有意疏远的黄子澄,齐泰等人也是名义上的翰林侍讲。
尽管历史上这两人因为撺掇朱允炆削藩,又毫无实干的才学,被后人诟病。
但公允的说,这两人也都是此刻洪武朝中,真正的品学兼优之士。
而且,他们还有个朱允熥喜欢的特点,头铁。
人,要看怎么用。
就好比除了打仗什么都行的李景隆,用在别的地方几乎没掉过链子。
这些头铁的读书人,完全也可以成为朱允熥手里的利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