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主任点头,打开报纸,轻声念诵:“论特色社会道路的利弊的读后感。署名,白瓷。”
嗯?
特色社会道路的利弊?
我怎么从没有记得,听说过这篇稿子?
长者的眼神一闪,却没说话。
而是从口袋里,无比珍惜的样子,拿出了半截香烟,轻轻的点燃。
秦主任在念诵白瓷写的这篇读后感时,耗时足足十分钟。
可谓是把每一句话,每一个字,都读的清晰无比。
语气客观,不带有丝毫的感情。
因为唯有这样,秦主任才不用带有自己的情绪,从而影响长者对某句话的理解,和判断。
美美吸了半截烟的长者,静静看着水面,没说话。
“今天的报纸上,还有一篇稿子。”
秦主任说:“同样是这篇稿子的读后感。署名,是晏家的中原同志。”
长者轻轻颔首。
秦主任再次念诵了起来。
晏中原写的读后感,字数要少于白瓷。
而且在措辞等方面,也不如白瓷的读后感。
不是晏中原的理解能力,不行。
而是因为白瓷在写这篇读后感之前,就曾经和作者本人面对面的,仔细探讨过;更是反复琢磨了好多天后,才写成的。
但两篇读后感的意思,却是完全相同。
那就是极力支持那片特色社会文章!
“特色社会,呵呵。不姓资,不姓社。而是姓特色!这就等于,另辟蹊径,走出了第三条路。偏偏这条路的方向,和我们始终犹豫不决的思路,高度吻合。”
长者终于说话。
语气里,鼓荡着欣赏。
问:“原稿作者,能在这时候投石问路,勇气可嘉。作者是哪个研究院,或者是哪个老伙计啊?”
“嘿,您这次可分析错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