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过糜旸却与当世的许多人不同,当世用人大多讲究一个原则—先重德,再论才。
这个原则的产生在于大汉四百年的举士制度,因为四百年的发展,这种原则在当世许多人的心中根深蒂固。
但糜旸来自于后世,他心中天然就对这种原则不认同,甚至可以说不屑一顾。
说起来这一点,糜旸与曹操倒是有着相像之处。
所以在法邈看起来需要戒备的事,在糜旸这里却显得很是顺理成章。
糜旸的话既是对法邈说的,也是对在座的其他心腹说的。
他们在听完糜旸的话后,虽然心中还是有着顾虑,但最终还是没有再劝谏什么
他们之所以会劝谏糜旸,担心的无非是糜旸不了解马超此人的险恶。
现在从糜旸的话语中,他们知道了糜旸不是不知道马超的为人,那么他们的心也就放下了一大半。
在讨论完关于马超的问题后,糜旸便询问起法邈汉中防务的事情。
之前在得知魏军即将要大举进攻汉中后,糜旸心中并没有太过忧虑。
这并不是糜旸自大,而是因为他是穿越者,对魏军来日的进攻方略,有着天然的预见性。
历史上魏军的进攻方略,乃是经过魏国朝野重臣共同商讨出来的。
只要人还是那些人,那么他们商讨出的进攻方略,大体上不会变到哪里去。
纵观历史上魏军数次攻打汉军的方略来看,来日魏军进攻汉中时,很大可能会采取数路分兵的老套路。
堂堂大魏,家大业大,不分兵都对不起曹操打下的那偌大的家业。
在推断出魏军来日很可能会分兵攻打汉中后,糜旸在过往的时日中,便陆续往汉中的数个要镇派兵镇守。
可糜旸手中的大军只有三万,魏军人多,他们怎么分兵都可以。
但糜旸再怎么分兵,手里都得留一部分兵力作为机动兵力。
故而无论糜旸如何精打细算,他只能保证汉中的每个要镇有足够兵力镇守,汉中之外的要镇他实在没精力顾及到。
例如武都郡。
历史上魏军也曾有过从武都郡进兵的情况,所以糜旸才会在大战开始之前,特地前来寻求马超的协助。
如果这次魏军兵马足够多,那么武都郡也是魏军一个很好的进兵方略。
糜旸今日要马超所做的事,看起来只是简单的勾连武都郡内心向大汉之士。
可一旦来日真的有一部魏军选择从武都郡进军,那么糜旸今日的布置,来日就会转变成一个给魏军的大大惊喜。
至于糜旸心中猜想的,来日魏军的诸多进兵方向,他之前早就跟一众心腹商讨过。
商讨完之后,糜旸便将具体的调兵事宜交予法邈去办。
在糜旸的询问之下,法邈对糜旸回答道:“诸部兵马日前都已经到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