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来刘备之所以身体会抱恙,与糜竺的离去有着很大的关系。
刘备的身体最近本来就算不上好,这一点刘备曾经告诉过诸葛亮。
再加上在注重情义廉耻的当世,悲怒这两种情绪的剧烈起伏,是能直接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的。
过往不知有多少英才都是死在了这两个字上。
而以刘备比常人更看重情义的性情,这一点只会对他的身体健康影响更大。
想到这诸葛亮脸上的担忧之色愈发浓厚。
诸葛亮上前拿起刘备放下的汤药,在将汤药重新递到刘备的身前时,他关切地言道:
“还望陛下节哀,贵体为重。”
在说这句话的时候,诸葛亮的心情也十分悲伤。
尽管往日中糜竺与诸葛亮的私交并不深,但是对于糜竺这样的纯臣,诸葛亮是打心底里佩服他的。
所以糜竺的离去,也让诸葛亮的心中不是滋味。
面对诸葛亮的劝谏,刘备咳嗽了几声,微微摇了摇头。
他推开诸葛亮递来的汤药,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。
他一时半会还死不了,但同样的,喝下这碗汤药也不能让他的身体完全康复。
他急召诸葛亮前来,有着更重要的事。
刘备对着诸葛亮言道:“刘巴已经被朕罢免尚书令之位。
虽说尚书台的主要政务都是卿在署理,只是祖制不可废,况且卿也需要一位贤才辅左。
待明日一早,卿便拟招让尚书马良继任尚书令之位吧。”
听到刘备的这个吩咐,诸葛亮点头领命。
以大汉现在的国情来说,尚书令的权力虽说已经大不如往,但是它还是一个十分紧要的职位。
从地位与权力上来说,尚书令可以等同于副丞相。
对于这样的职位,肯定是要尽快找出一位贤才来继任。
而马良无论是从资历、功绩、名望三方面来说,都是目前大汉中继任尚书令的最佳人选。
在决断完这一件事之后,刘备又紧接着对诸葛亮言道:“除拟这道诏书外,你再拟一道诏书追悼糜君。
并命左中郎将杨仪为使持节,追赠糜君骠骑将军司空印绶,追封糜君谥号为文襄。
等到安葬时,再命令史十人遣虎贲,前后都奏响鼓吹,以骠骑将军及司空仪仗队伍为糜君送葬。
成都中凡三公以下,那一日也都必须亲临。
除此之外在诏书中言明,依糜君临终意愿,死丧不误国家大事,故而糜氏族人无须为糜君守丧。”
听到刘备的这个吩咐,诸葛亮依旧领命称是。
以糜竺生前的功勋及刘备对他的情感,他死后被追封为三公之一的司空,乃是情理之中的事,毕竟糜竺在生前就是九卿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