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当世很多人的眼中,这些汉军的生命是卑贱的,是不值一提的。
但往往是这些看似的生命,有时却会为了他们本该获得的待遇,而毫不犹豫的付出他们的生命。…。
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,但最悲哀的是,目前在这个时代中只有糜旸能体会到这种悲哀。
在意识到这一点后,糜旸便开始大喊道:
为了让那些临死的汉家儿郎死而无憾,也为了让还在浴血战斗的汉家儿郎无后顾之忧,糜旸许出了他的诺言。
真正的军赏条例是很复杂的,并不适合在战场上喊出,唯有这简简单单的十二个字,才能直击汉军的内心。
而在乱世中,奖赏钱财还不如授予属于个人的田亩。
特别是对这些出身农家的汉军来说,田地的诱惑力大于一切。
在糜旸喊出这句口号被他身旁的汉军所听到后,他们的眼神中闪过火热之色,他们不由自主的都喊起了糜旸对他们的保证。
以糜旸往日的信誉,他们丝毫不担心糜旸会骗人。
而当越来越多的汉军听到这句话后,亦纷纷地开始大喊着糜旸的这句话。
很快的这句话便传遍了战场中的所有汉军耳中。
在得到糜旸的这个许诺后,许多本就濒死的汉军了无遗憾的死去,而正在战斗的汉军士气得到了极大的提升。
在士气得到极大的提升后,汉军前仆后继的朝着眼前的敌人扑杀而去,一位又一位。
汉军突然发动勐烈的
攻势,竟让孙礼所指挥的魏军的前方阵势都有些骚动,但是这却并没有让孙礼有所担心。
因为他也听到了汉军齐声呼喊的那句话。
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是不错,但是这一招不正是己方处于劣势时才会采取的策略吗?
既然如此,该担心的是对面的糜旸而已。
诚然自两军交战以来,糜旸所做的每个举措都很堪称上佳。
但可惜的是,他表现再如何完美,他差就差在他只有一万大军。
而接下来战场中发生的一幕,更让孙礼的的脸上流露出莫大的喜色。
原来糜旸在极大的提升己方的士气后,他下令丁封再率两千汉军前去支援丁奉。
这一举动在一开始得到了邓艾的坚决反对。
邓艾反对的理由很简单,那便是目前六千汉军对阵一万魏军已然很是吃力。
目前双方僵持的局面,完全是靠糜旸的个人威望及严明的奖赏维持得到的。
在这种情况下,若是再贸然分出两千汉军去丁奉那方,那么糜旸身处的这处战场很可能会陷入危机中的。
邓艾说的很有道理,但是糜旸却知道丁奉那处战场,目前已然被敌军当做突破口。
五千魏军加两千轻骑军,丁奉目前面临的压力可见有多大。
若他得不到增援,拖住那两千魏军轻骑军的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