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糜旸的这一举亦不是直接射死曹仁等人,因为流矢毕竟是流矢,是很难射中有着盾牌守卫的曹仁等人的。
而且曹仁等魏将身上都穿着精甲,他们哪怕被偶尔几支流矢射中,亦不会受到多大的伤害。
本章未完,点击继续阅读-->>
糜旸这么做的目的有两个,一个是为了打乱数万魏军的指挥系统。
糜旸之所以会用芦苇火筏攻击魏军的舰队,一开始的目的便是打乱魏军的指挥系统。
纵算火焰再如何猛烈,但毕竟汉水之上乃是宽阔的地带,不是密闭的空间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将数万魏军全部烧死,那是不大可能的。
所以突如其来的凶猛的火焰,最直接的效果便是打乱魏军的舰队阵型,并且让他们产生恐惧,从而让他们的指挥系统崩溃。
历史上石亭之战时,魏军有十万,而吴军是九万。
之所以十万魏军被九万吴军打的鬼哭狼嚎,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魏军是遇伏。
十万魏军惊惧之下指挥系统混乱,否则真要正面对决起来,吴军就算能胜,最后亦要脱一层皮。
今日糜旸的芦苇火攻既是伏击,亦是火攻,这两方面皆是军队的大忌。
所以一旦发生时,魏军瞬间陷入混乱中。
而唯有魏军陷入混乱,才是击败魏军的先决条件。
方才糜旸命岸上的汉军士卒放箭,为的亦是不让魏军再组织起成建制的阵型。
曹仁在魏军中威望深重,若是不管不顾他收揽士卒的行为,那么也许不久之后曹仁的身边就会聚集起越来越多的魏军。
那样的情况下,是不利于糜旸接下来的谋划的。
果然在万支汉军箭矢的威慑之下,哪怕曹仁再如何收揽魏军,他的附近亦不敢再有魏军靠近。
糜旸还有一点的目的是,逼着曹仁上岸。
糜旸猜出曹仁征集魏军,是为了从后方突围而出。
曹仁知道糜旸既然会设下此局,在魏军的后路他必定重重埋伏。
所以曹仁才会不断征集魏军,想着借助人数优势强行突围而出。
但如今在糜旸万支箭矢的阻拦之下,曹仁已经没有办法再征集魏军到他身边。
再加上在刚刚的耽误之下,许多燃烧的芦苇木筏已经遍布汉水之上,彻底断掉曹仁的退路。
在这个时候,曹仁唯一的路只有一条,那就是领着数千魏军上岸与汉军对战。
这样还有一线生机。
芦苇火攻之策,为糜旸创造了良好的击败魏军的先决条件。
但接下来能不能彻底击败数万魏军,创造更大的战果,看的是双方将领的指挥素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