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时。
最激昂的背景音乐响起来了。
两位不同年代的科学家终于握紧了手,四目相对,眼神中都是无限感慨,并且互相点头,似乎是对对方感到无比的认可。
现场台下的观众热泪纵横。
屏幕前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激动到流泪。
“您怎么了?”
“我就是激动。”
这时,一位学员上前说道:“宋应星是《天工开物》的作者,我们在历史课上学过。”
“你们都学过?”宋应星再次变得激动。
“对啊,天工开物我读过,内容非常丰富,几乎覆盖了当时华夏农业和手工业所有生产加工部门。”
袁老也道:“我年少时也读过天工开物,我最喜欢里面的……乃粒。”
宋应星满脸激动地笑容:“贵五谷而贱金玉!”
“贵五谷而贱金玉!”
邵阳道:“袁院士,我记得你有一个禾下乘凉梦。”
宋应星不解:“禾下乘凉?”
袁老点头:“我梦见我们试验田里的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,每个人都可以坐在稻穗下乘凉。”
“天下富足,禾下乘凉的梦想,我年少的时候也有。”
“让人们吃上更多的米饭,不再挨饿。”
“好好好好啊。”
“先生,能给我一根稻子吗?”
“可以。”
两位伟大的科学家匆匆一面,拿着手里颗粒饱满的稻穗,宋应星又朝邵阳拱手道:“也谢谢你,带我看到了三百年后的天工开物,这是我最想看到的。”
“是我要谢谢你,你的《天工开物》被翻译成了法语、英语、德语等十多种译本,被人称为‘华夏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’。”
“太好了。”
“天下人衣食富足,我无憾了。”
背景音乐再次响起。
邵阳拱手道:“宋先生,你放心,古有天工开物,今人继往开来!!!”
古有天工开物,今人继往开来!
宋应星捧着稻穗迈步朝前走去,脸上满是心满意足的笑容。
“天下富足,禾下乘凉。”
“了不起。”